7月15日18时许,各小区党组织第一书记、“三长”B岗下沉社区开展“敲门行动”;
7月16日,各乡镇街道包保干部继续下沉社区和村屯开展排查和核酸检测,公主岭市委组织部派出7个指导组督导下沉工作;
7月17日,包保干部在下沉过程中,了解居民底数,建立信息台账,制作平面图,提高工作效率……
在一次次紧急任务中,公主岭市下沉包保干部迅速行动,与社区、村屯紧密对接,最大限度发挥党建引领“平战结合”基层治理体系效用,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,形成应对重大风险的牢固防线。
通过一次次实际行动,公主岭市也在不断补齐社会治理在组织动员、协调配合、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短板弱项,强化党建引领“平战结合”,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成为基层治理效能,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。
“两网六制”赋能一键转换
平时严在日常,战时方有底气。如何做好“平战结合”,快速实现“平战转换”?公主岭市总结有效经验,通过织密组织网、信息网,建立应急指挥机制、责任包保机制、资源整合机制、队伍保障机制、服务群众机制、正向激励机制,为基层社会治理适应“平战结合”要求提供有力保障。
建立“三级响应”做实应急指挥机制。梳理4大类23项常发应急事件,指导按照“三级响应”机制,明确每一级响应的触发条件、执行标准、分工落实、任务流程。截至目前,完善各类工作流程图24个,制订各类应急预案29个,组织开展应急演练73次。
建立“四定工作法”做实责任包保机制。实行单位定点、定责包保,99家单位全部定点定责包保420个小区(点位),按照有志愿服务队伍、有活动场所、有议事平台、有群众活动、有公益服务、有业主委员会“六有”标准开展活动。实行干部定岗、定任务包保,成立420个功能型小区邻里党支部,选派381名干部担任小区党组织第一书记,与网格长担任AB岗。下沉3153名干部担任“三长”B岗,全覆盖包保8556个单元(地房群),人均包保2至3个单元。
建立“234”储备调用制度做实资源整合机制,明确社会资源、人力资源两个资源清单,配合三级响应调用,完备四级资源储备,从“查”“定”“演”三个步骤组织实施,排查储备战时所需资源。
建立四支先锋队伍做实队伍保障机制。组建机关干部、基层干部、专业人才、志愿服务四支先锋队,明确分工、职责,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人才支撑,目前已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8个。
建立三项制度做实服务群众机制。实行服务群众“三问”制度,在入户走访过程中,党员干部认领兑现群众“微心愿”2334个。实行群众议事制度,在小区凉亭、党群服务站等地开展“红心共治议事会”,协商议事。实行服务项目公示制度,及时公示服务事项、群众活动、领办代办三个服务清单。
建立12项措施做实正向激励机制。制订12项措施,激励“三长”发挥作用,通过“六步工作法”,在农村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划拨不少于1万元的资金,纳入积分奖金池,已发放积分奖品价值25.864万元。
“六个攻坚项目”深化服务基层专项行动
今年以来,公主岭市坚持力量下沉到基层、资源倾斜到基层,以“六个攻坚项目”推动服务基层专项行动落地见效。
实施基层力量优化攻坚项目,从干部选用、奖励、培育、充实四个环节入手,补充基层力量。
实施基层集体经济攻坚项目,总结提炼集体经济发展7种模式,制订9大类42项相关措施,明确正反双向7项奖惩办法,指导各村“一村一策”发展产业项目。
实施基层阵地效能攻坚项目,从阵地标准、功能、服务三个方面发力,建立15个社区党群网格服务站,完成1个养老服务中心试点项目,30个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政务外网全覆盖。
实施基层减负增效攻坚项目,制订职责事项工作手册,推动“数智社区”小程序上线运行,推进“多考合一”,以首问负责制、党建共同体、党建联盟等方式,推进共驻共建。
实施基层统筹能力攻坚项目,建立“双重管理”制度、“一网统管”制度,深化“街道吹哨、部门报到”工作机制,确保吹哨有人、接哨有岗。
实施典型质量提升攻坚项目,结合路网、行政区划及农高区建设,打造“党建示范带和示范区”,建立调研指导、工作专班、全程纪实制度、资源全面倾斜全流程打造体系,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。
“468”工作体系推进“幸福小区”创建
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区治理水平,更好地解决百姓“急难愁盼”?公主岭市以创建“幸福小区”为契机,把小区作为凝聚群众、服务群众第一线,建立“468”工作体系,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、资源力量下沉,着力打通服务基层“最后一百米”。
实施首问负责制、双向清单制,打造党建联合体、探索成立公益物业企业四个具体举措,推动“六个专项”行动见行见效,实现“八好”创建目标,即为“468”工作体系的核心。
此前,公主岭市分级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议,实地走访小区,将老旧散小区作为“幸福小区”创建的主攻方向,对全市35个地块、123栋、70余万平方米建筑住宅进行综合改造。建立街道社区、包保单位、物业企业、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“双向”清单。建立包保单位、社区、物业企业、“三长”、居民群众、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党建共同体,整合服务项目,公示物业服务、社区服务、社区活动、便民电话、包保单位、服务二维码等相关信息。建立首问负责制度,变“后台”为“前台”,把群众诉求解决在小区内。截至目前,40个党建联盟、149个联盟成员单位已帮助解决疫情防控、小区治理、阵地建设、活动联谊等各类实事994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