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第03版:专刊

陈春梅

党建引领邻里小巷“心心向融”

本报记者 陈丽雅

网格“三长”在网格驿站议事。

基层故事:

把基层治理难点变亮点

阵地建起来 组织在一线延伸

“小区党员就是抓好治理的最大财富,党的阵地就是打通末梢的最强前哨。”作为青年路街道银融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,陈春梅明白抓组织、建阵地的重要性,她多次带队入户,摸排小区居民情况,对25名小区党员登记造册,组织成立小区党支部,任命有威信、肯奉献的70岁高龄老党员刘凤义为党支部书记,建强了小区治理服务的“主心骨”。积极争取驻区单位闲置资源,突出政治功能、服务功能,建设15平方米的小区党群服务站,打造家门口的党建阵地、服务驿站。

人心聚起来 服务在一线增效

“小区治理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一部分,天然带有互联互动的特点,需要各方合力凝聚。”陈春梅立足汇集各方资源,全力驱动社区、业主委员会、物业公司“三架马车”共抓治理,组建小区业委会,引入物业公司,牵头建立联席、协商机制,实现目标一致、共同发力。坚持志愿者、下沉干部、社会组织、执法力量协同共用,发挥20余名小区志愿者、11名市直机关下沉干部、水电气热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作用,组建志愿服务队、应急抢险队,提供基础性、专业性、普惠性服务100余次,高效满足抢修、代购等急切需求。

难事担起来 担当在一线体现

“小区虽小,群众事大。”陈春梅把重大事项必到、突发事项必到、邻里矛盾必到“三必到”工作法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,累计帮助解决小区居民急难问题80余件。疫情防控期间,在保证居民物资供应的基础上,针对小区128名困难群体,组织小区党支部成员、“三长”及志愿者,开展义务送菜、采购药物等服务,为2名透析患者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定期组织心理疏导、政策宣传,切实做到群众事有人管、群众难有人解、群众话有人听。

幸福创起来 邻里在一线融洽

“幸福不幸福,街坊说了算。”全市“幸福小区”创建启动后,陈春梅又有了新目标。她对照标准完善小区居民公约、深化居民自治,围绕“邻里学”“邻里情”“邻里乐”“邻里亲”“邻里颂”等方面开展“邻里节”活动12场次,推动党群共绘美好治理愿景。通过多年努力,实行阵地建在家门口、服务送到心坎上、党员就在身边的小区治理模式,让环境更美了、人心更齐了、生活更好了,实现了党旗在小区高高飘扬。

小区名片:银融社区丰和林苑

绿园区青年路街道银融社区丰和林苑小区建成于2005年,园区内共有10栋居民楼,现有居民485户1285人。作为曾经的物业弃管小区,面临管理缺位、服务缺失的困境,小区无人管理、车辆随意停放、院内杂草丛生、垃圾随手乱丢,小区群众反响大、意见多、诉求急。

群众的烦心事就是社区干部的“操心事”。银融社区党委书记陈春梅以党建引领贯穿、保障基层治理,2010年组织成立小区党支部,2015年协调引入物业公司,2019年建立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,2020年选优配强10名楼栋长、42名单元长协同治理,2022年升级改造小区党群服务站……通过做强支部、做精网格、做优“三长”、做活载体,发挥组织作用、建强党员队伍、激发群众活力,凝聚了打造幸福、宜居、平安小区的最大合力。

现如今,走在丰和林苑小区,看到的是触手可及的党群阵地,是整洁卫生的园区环境,是因需而设的温暖服务,人人参与、人人尽力、人人共享,点点滴滴构成了居民日常生活中平凡却又温馨的生活画面,居民安全感、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提升。

人物名片:陈春梅

青年路街道银融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陈春梅,自2008年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后,本着对组织的无限忠诚、对群众的无限热爱,把提升弃管小区群众幸福感、获得感作为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头等大事,通过发挥党员战斗力、激活居民自治力、强化要素保障力,在“老丰和”开创了“新天地”,使弃管的老小区焕发新面貌。

代言口号:

“以党建为引领汇聚小区多方力量、融洽小区邻里关系、畅通小区服务渠道,持续发力带好党员、服务居民,站位社区、扮靓小区,把长治久安、长远幸福的大文章书写在基层治理最小单元。”

——陈春梅

2022-07-27 本报记者 陈丽雅 陈春梅 4 4 长春日报 content_1878034.html 1 党建引领邻里小巷“心心向融”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