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徐 微
“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是一件小事,而对于患者来说却是生的希望。”今年5月,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大三学生吴晋海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样儿,在山西省太原市某医院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,成为我国第13199例非亲缘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“上中学时,我就了解到了中华骨髓库的存在,并下定决心,成年那天也要加入到中华骨髓库,挽救他人生命。”2019年4月,吴晋海在18岁生日那天,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,并留下了一管血样儿,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。“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,我每年都坚持无偿献血,并默默地等待缘分的到来。”吴晋海说。
2021年10月26日,吴晋海接到中华骨髓库山西分库的通知,告知与一名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合,问他是否愿意进行进一步的高分辨配型检测。此时,吴晋海正在吉林外国语大学读书,已成长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。接到通知后,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,并在长春进行了首次高分辨采样儿。
今年5月12日,吴晋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太原市某医院,注射了造血干细胞动员剂,后经4个多小时采样儿,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。这份饱含着爱心和祝福的“生命种子”由专人送到患者所在医院,移植入患者体内,为患者及其家庭带去希望与未来。
“我希望自己的付出,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,也多一个血脉相连的亲人。”吴晋海说,对于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,家人和学校都非常支持。正因如此,面对生命的呼唤,他才会如此坦然。
上大学三年来,吴晋海始终热心志愿服务,参与了“长春市净月高新区长大社区公益小课堂”志愿活动,为社区有困难家庭儿童无偿补习知识、慰问老人,配合社区开展各类宣传工作。在学习中,吴晋海也非常努力,除学好专业知识外,还辅修了日语、自学了会计从业人员相关知识,积极主持参与大学生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创业项目,并获得多个奖项。
“在我看来,志愿者就是一群不求回报无偿服务于社会、服务于人民的人。”吴晋海说,志愿服务工作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,期待更多人加入。